9月19日,周剑大使在官邸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记者会,卡塔尔通讯社以及《海湾时报》、《半岛报》、《卡塔尔论坛报》、《旗帜报》、《东方报》、《新阿拉伯人报》、《祖国报》、《路赛报》、《亚洲电讯报》等11家当地主流媒体记者出席。记者会期间,周大使重点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、中国成功的经验、中卡两国务实合作、使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系列活动等同在场记者进行深入互动交流。主要内容如下:
记者:请问您中国70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?有什么主要变化?
周大使: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。70年来,新中国从长期战乱、一片废墟上起步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,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曰俱增,解决了吃饱、穿暖、有房住、有教育、有医疗保险的基本人权问题,中国人民开始了有尊严的生活。
——实现了民族独立与长期稳定发展,这为中国一切发展创造了前提。70年来,如果说我们取得了许多伟大成就,那么首先就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与长期稳定发展。1949年,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,从此站了起来,并开始30年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,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1978年,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,从此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。经过41年奋斗,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创造了“中国奇迹”、“中国速度”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,实现了富起来。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,中国提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,实施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,经济持续健康增长,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,正不断强起来,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
—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。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。从经济总量看,根摒世界银行数据,中国GDP总规模1978年排在全球第14位,仅相当于世界经济的1.1%和美国经济的4.6%;2010年,中国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GDP占世界的9.2%,相当于美国的40.8%;2018年,中国GDP达到10.8万亿美元,在世界经济中占比13.1%,相当于美国经济的60.5%。从基础设施建设看,截至2018年,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.1万公里,比1949年增长5倍,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.9万公里,占世界高铁总量60%以上;公路里程485万公里,增长59倍,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,达到14.3万公里。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,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达13.1亿户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患技术方兴未艾。从产业结构看,从1949年到2018年,中国粮食总产量由1.13亿吨提高到6.6亿吨,耕地面积由1996万公顷扩大到6810万公顷;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,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,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;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7万亿元,比1978年增长51倍。目前,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、工业生产国、服务出口国、外汇储备国、出境旅游客源国和消费国,第二大对外投资国、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和服务贸易国,是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。2019年,中国全球五百强企业总数达129家,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。
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。1961年至1978年,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仅为1.1%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到2018年,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1.7%。同时,中国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。1978至2018年期间,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GDP全球占比从22.2%提高到36.3%,中国GDP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则从5%提高到36%。中国的经济成就大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,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。
——扶贫工作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就。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。特别是在减贫工作上,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,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,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世界银行发布数据显示,按照每人每天1.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,1981年全球绝对贫困人口共18.9亿,其中中国贫困人口高达8.8亿,占46.4%。2015年,全球贫困人口减少到7.5亿,中国则只剩下960万,仅占全球贫困人口的1.3%,期间中国对世界减贫的直接贡献高达76.2%。中国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、通电、通电话、通有线电视信号,65%的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,84%实现垃圾集中处理,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有望得到历史性解决。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报告认为,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“史无前例的成就”;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,“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。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,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”。
中国还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。截至2015年10月,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,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,积极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,并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。比如,近年来非沙H的马达加斯加、尼日利亚、莫桑比克等国,引进和大面积种植中国杂交水稻,有力地帮助当地人民摆脱饥饿、增加收入、改善生活。9月初,中国驻东盟使团与东盟秘书处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第四次共同主办“可持续发展创新与减贫”研讨会,大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减贫交流与合作,更好地服务各自减贫事业。
——科技实力显著增强。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逐步跨入世界科技前沿行列。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回,研发人员总量、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。2018年,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近2万亿元,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.18%, 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;全国有效专利达838万件,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.5件。2012年以来,抗疟药青蒿素、天宫二号、量子科学实验卫星、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、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数不胜数,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不断显现。
——长期保持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。中国有56个民族,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。70年来,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,共建立5个自治区、30个自治州、120个自治县(旗)。积极做好精准帮扶、对口支援工作,促进各族群众共建共享、携手奔小康,比如北京市仅2016年以来就向民族地区支持113.6亿元,选派于部人才781名。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跨越,2018年,民族八省区GDP突破9万亿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83元、11426元,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12.6%、12.1%。特别是2012年以来,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从3121万人减少到603万人,赫哲族、独龙族等人口较少民族,继“一跃跨千年”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,在全国率先实现整体脱贫。
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受到世界瞩目和认同。今年9月,南非姆贝基非洲领导力学院教授谭哲理访问西藏后,在南非主流媒体发表文章《一个非常谦逊、物质富裕、精神富足的民族-中国脱贫举措促进西藏自治区繁荣发展》,介绍了西藏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发展理念,实现了经济社会巨大发展,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。文章称,西藏人口从1959年的120万增长至现在的318万人,人均寿命从35岁增加至70岁,接待游客人次由1998年的600万增长至现在的4900万,远超中国其他省份,当地人民的发展指数和幸福指数都很高。
—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。目前,中国同178个国家建交,参加500多项国际公约,全面加入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,建立了110对伙伴关系。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,被写入多个联合国文件。习近平主席积极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这是我们为国际社会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,得到160多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积极相应,已与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我们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,设立丝路基金,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供金融支撑。我们积极承担国际义务,举办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、APEC北京峰会、G20杭州峰会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一系列多边外交活动。我们积极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体系,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中国智慧。
—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。1978年以来,中国主动裁军400万,同时积极参加国际维和、海上护航、人道主义救援、国际反恐合作,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。特别是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,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,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。截至2018年12月,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,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.9万人次,13名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。中国军队在维和任务区新建、修复道路1.3万余公里,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物10342枚;运送物资135万余吨,运输总里程1300万余公里;接诊病人17万人次;完成武装护卫、长短途巡逻等任务300余次。
记者:中国70年来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,请问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供他国借鉴学习的?
周大使:中国的发展和成功是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,是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壮大,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。中国的成功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支持,同时中国的经验、智慧、方案也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,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。
——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。“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”。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,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,是根据自身国情进行的选择。中国幅员辽阔、人口众多,同时各个地区情况差异巨大。这种体制使我们可以作长期的战略规划,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,保证了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儿,保证了我们巨大的执行能力。这也说明不同的发展道路都可以取得成功,“条条道路通过罗马”。我很高兴地看到卡塔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,也找到了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,目前在埃米尔的领导下,经济快速发展,人民安居乐业,我们两国之间可以开展更多的互学互鉴。
——不断推进改革开放。自1978年以来,中国与时俱进,不断推动改革,持续推进回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。不少西方学者认为,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不断“自我调适”的“弹性”政党,并以此解释中回的成功之道。同时,中国坚持对世界开放,学习借鉴其他国家一切有益的技术、管理和发展经验,同时也欢迎全球的朋友到中国来合作投资、交流学习。我想说的是,中国的开放是持续的根本的开放,中国的大门只会开的越来越大。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,“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,看似躲过了风吹丙打,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。”我们不会建墙,只会建更多的桥。
——走合作共赢之路。中国目前虽然巳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但我们不追求“中国第一”,而是要合作共赢;我们不追求“再次伟大”,而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2003年以来,中国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,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。2012年以来,中国积极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已同160多个国冢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,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,对沿线国家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,共同建设了82个境外合作区,上缴东道国税费20多亿美元,为当地创造将近30万个就业岗位。中国愿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与卡塔尔开展更多务实合作。
——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。中国在保持经济高度增长的同时,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。我们现在实施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。习近平主席说过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目前这个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。我们全面打响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,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突出成效。2018年,中国首批实施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的74个城市的PM2.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2%;十大流域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3年下降2.1个百分点。清洁能源利用也大悟增加,水电、核电、风电、大阳能、天然气等消费量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.1%,比1978年提高15.5个百分点,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的积极引领者。
记者: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卡合作的前景?下阶段对推动中卡关系发展有何设想?
周大使: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,更是贡献者。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,当然也是卡塔尔的机遇。当前,深化中卡战略伙伴关系、推动中卡双边合作提质升级面临重要机遇,我们愿与卡方一起努力推动中卡关系不断走深走实。
——中国是维护地区和平的机遇。中国坚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、公平正义、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,在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一直发挥着建设性作用。在伊朗核问题上,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对话谈判,主张寻求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中东和平稳定的解决方案;面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引发的复杂严峻形势,中国积极推动各方从大局和长远出发,共同维护和执行全面协议。在巴以和平问题上,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和平进程,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行使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,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、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、拥有完全主权的、独立的巴勒斯坦国。中卡可以在这些问题上开展更多合作。
——中国是深化经济合作的机遇。我到卡塔尔工作以后发现,因为卡领导人的理智应对和人民的努力拼搏,断交危机并未对中卡关系造成影响,卡经济也基本摆脱断交危机冲击,人民对埃米尔更加拥戴,本地工农业取得巨大发展,自给自足力大大增强,加快推进“2030国家愿景”规划,努力将卡打造成可持续发展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、高生活水平的国家。中国有14亿人口,本身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场,同时在中东积极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我认为,当前是深化两国经济合作重大机遇期,双方可以加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“2030年国家愿景”发展规划的对接,努力深化能源、投资、自贸区等务实合作力度,造福两国人民。
——中国是人文交流互鉴的机遇。两国正在加快互设文化中心,我们还在推动尽快在卡开设孔子学院,充实两国关系内涵。目前中国公司正在承建卢塞尔体育场等2022年世界杯设施,中卡体育界关系友好,2022年2月中国将举行冬季奥运会,两国相关部门可以就国际体育赛事进行经验交流。2017年中卡签署旅游合作协议,2018年中国公民赴卡人数达到6.3万人,同比增长38%。卡塔尔在中国是个“网红”旅游地,2018年12月两国正式互免签证,我相信来卡旅游的中国人将会越来越多。
——中国是共促友谊的机遇。前不久,中国男排国家队来多哈与卡男排进行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友谊赛;过几天,中国运动员就来到多哈参加世界田径锦标赛。9月22日,我们将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,9月23日还有国内艺术团到多哈表演精彩的中国传统节目,热烈欢迎大家参加、观看和报道,我相信这些活动都将有力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。